服务热线:

177-7877-7556

0513-89068556

行业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新经济形势下保安企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4-10-05浏览次数: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为新经济形势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形成了新的业态和新的产业。在新经济时代,中国的社会治理形态和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地改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保安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未来保安服务业如何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维护社会治安的中坚力量
1984年12月18日,深圳市蛇口保安服务公司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家保安服务公司。它的诞生,开创了中国保安服务的先河,标志着中国现代保安服务业的开始。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保安服务业的规模不断壮大。
据统计,2011年至2015年,各地保安从业人员为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111.24万条,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9.81万人,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193亿元。2011年至2015年,全国有128名保安员在工作岗位上牺牲,1.46万名保安员负伤。保安队伍用青春和热血践行光荣使命,在服务经济建设、开展群防群治、维护治安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9年10月15日,中国保安协会第一副会长刘绍武在第四期全国保安服务企业综合管理培训班开班讲话时介绍,目前全国保安从业单位已达9000多家,保安从业人员达500余万人,行业年产值保持近20%的速度增长。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保安服务业已逐渐形成集门卫、守护、巡逻、随身护卫、押运、安检、技防、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培训等于一体的服务产业,呈现出规模庞大、产值惊人、竞争激烈的繁荣景象。
作为一支职业化的社会安全服务力量,保安企业、保安人员在政府部门和公安主管单位的重视和支持下,认真履行社会职责,积极参与各地的智慧城市、平安社区、平安医院、警保联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一系列安全工作的建设,在安全防范、协助破案、化解矛盾、社区服务、重大活动安保、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公共安全与治安秩序的重要辅助力量。
保安行业是服务社会的窗口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保安服务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政府机关、厂矿企业、金融单位、文教卫生、交通航运、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居民社区、驻华使馆等场所,到处都能看到保安员的身影。驻守在各个岗位的保安员,每天24 小时不间断地进行安全守护工作,他们的存在不仅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还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提供力所能及地帮助,还可以对广大群众进行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已成为服务社会的窗口。保安服务企业在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保安服务业承担着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任务,完成了以前由公安机关承担的大量社会治安防范任务和安全保卫工作,有效缓解了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问题,满足了社会各界不同层次的安全需求。此外,保安服务业已发展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适应新时期企事业单位保卫工作和群防群治工作改革要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产业。据不完全统计,仅深圳市从事安全服务业的人员就达80多万人。作为市场经济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保安服务业为大量求职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是政府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保安行业的困境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四十多年前,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比较少,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来料加工企业劳工需求多,当时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我国保安服务业是从人防起步的。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国的人口结构、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首次突破14亿大关,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创下新中国成立后有数据以来的较低水平;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8.1%,占比创新高;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2.6%,正快速逼近深度老龄化的14%。2019年12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20》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就业总人口出现下降;非标准就业成为普遍现象,用工方式和劳资关系出现重大变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全面影响劳动力市场,岗位结构和技能需求发生深刻变化。
人口红利减弱,中国“未富先老”。长期的低生育率会导致高度的老龄化和人口衰退,引发劳动力不足,生产力下降,从而给社会经济带来多重挑战。
近两年,受中美贸易战、劳动成本增加、互联网经济冲击、房价不断攀升等多种因素影响,加上此次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大爆发对经济的影响持续增大,加剧了资本从实体经济向金融业、房地产行业汇聚,导致本来就不景气的实体经济雪上加霜,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和发展困难。
实体经济的持续疲软势必造成保安服务市场的需求缩减、竞争加剧,因经济繁荣而繁荣,因产业兴盛而兴盛的保安服务业受到直接冲击。保安服务市场放开后,新成立的保安企业如雨后春笋,但市场的“蛋糕”没有变大,而是变小了,而且切的更小、瓜分更多,绝大多数的保安公司大多数业务都是人防,激烈竞争的结果不过是换了一个公司,换了一批人做,工作方式、技术手段、服务模式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保安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是根本,也是基础。长期以来,保安服务业存在门槛低、素质低、待遇低和流失率高的“三低一高”问题。人力资源短缺日甚一日,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顽疾。保安员工资偏低,社会地位不高,职业认同感缺失,招人难、留人难导致入职门槛降低、人员素质偏低,导致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无法赢得客户认可,造成保安员工资待遇无法提高的恶性循环。虽然各方一直努力,保安企业一直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开拓招聘渠道、保障人员供给、提高福利待遇,虽然一直强调通过文化留人、氛围留人、情感留人降低队伍流失率,但从目前来看,这一问题将长期存在且愈演愈烈,似乎没有很好地解决办法。
科技进步、智能化发展给保安人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资料显示,2019年的安防市场规模达到了7500亿元人民币,大批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打造,既提升了安防的质量,又挤压了人防的空间。今后,智能安防会逐步替代人防,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做好人技结合、发展综合安防是新经济形势下的唯一出路。
劳动人口减少,就业人口下降,劳动成本必然上升。流失率达到80%以上的企业,运营成本一定会很高,保安服务企业员工流失率普遍高于80%。此外,“五险一金”、税制改革、税费增加、全员全额参保、较低工资标准逐年上调、服务费增加困难等,致使保安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增加。“五险一金”的全面推行使很多保安企业的税费同比增加了20%-30%,如果社保全员全额购买,用工成本将大幅增加。一些保安公司为了维持运作,不得不采取缺人空岗,找些实习生或退休失业老人顶岗。如果不及时转型升级,减少用工比例,增加科技投入,大批保安企业将因成本增加、入不敷出而陷入窘境。
保安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商业模式
社会变革发展迅速,科技进步改变了社会业态。未来十年,中国将有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城镇创造了80%的国民收入,要想将社会治理好、经济发展好,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如何在政府的统一引导、公安部门的监督管理下,进一步提升安保的价值和质量,我们有如下几点思考。
我国的保安服务业从1984年开始,经历了人力护卫的近四十年发展历程,服务方式基本没变。目前我们迎来了高科技大发展的时代,伴随5G的拓展应用,人工智能将逐步取代一些人力操作的工作,逐步取代很多行业。李开复说,保姆、司机、保安、华尔街的交易员等等,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之内就会被取代。BBC作过一项分析,统计了365个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按概率大小,容易被淘汰的工作是: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客服、保安、司机、清洁工……尤其近几年,一些变化已然发生。停车场的保安员、高速公路的收费员、超市的收银员、银行柜台人员已经越来越少了,环卫工人也正在被无人驾驶的清洁车取代。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在不远的未来,保安服务业必将面临“不变革即淘汰”的困境。